2020年,武汉新冠病毒肆虐,当时看着不断攀升的感染数字,实在令人揪心。
随着疫情带来的,还有我们办公方式的改变。大部分公司都是以在家办公,异地协同的方式开展着工作。
如何更好的协同提高工作效率被提上了日程。钉钉、企业微信这是两个常用的工具,在京东我们应用了咚咚来进行线上协同。
其实在敏捷开发中,协同早已是敏捷团队的“家常便饭”。那么,敏捷团队在日常工作中,到底有哪些关键协同呢?
1、需求梳理会的协同
有需求来了,我们就得开需求梳理会,有些公司的语境称为需求评审会。
需求梳理的目标是为了把需求所产生的背景沟通清楚,同时需要关注需求价值,也就是给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把给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讨论清楚,或者忽略这个问题的讨论,那么所有需求的提出对于组织而言都是无意义的。
因为组织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去实现目标,而思考这个目标的起点一定是为顾客/用户能创造价值,否则整个组织的目标都是虚的。
此外,需求梳理会的目的还需要把实现用户价值的方案讨论清楚,并在团队内达成共识和一致的理解,否则会带来返工,返工就会带来生产效率低下。
这里,是我们敏捷团队的第一种协同,来暴露需求的问题。
2、计划会的协同
需求梳理清楚了,我们就要开计划会议,有些公司的语境称为排期会。
计划会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合理的目标,如何才能制定合理的目标呢?
首先,由于开发人力产能的限制,我们需要排列优先级,明确阶段性高优先级的需求是什么;其次,就需要我们把上述的需求梳理会开的充分且无异议,大家对每个需求的理解是一致的;最后,对于明确了的高优先级的需求,我们进行估算,然后根据估算的结果来制定整个团队的目标。
这么来说,此处的计划会其实是制定了我们阶段性目标,换个词,叫做迭代目标。
有一点,需要重点说明,如果我们的需求梳理会开的不充分,带着问题进入计划会议,那么计划会议的效率将是无比的低下。换句话说,有问题的需求进入计划会,其实我们开的还是需求梳理会。
这里,是我们敏捷团队的第二种协同,来一起确定目标。
3、每日站会的协同
目标确定好了,如何对目标进行管理,就需要我们每天开每日站会,有些公司的语境称为晨会。
叫什么不重要,我们要思考的是每个会议的价值是什么。每日站会的价值就是每日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价值,就是促成提高目标完成的成功率。
所以,在每日站会上,我们需要跟进完成目标的进度和风险,并时刻把控过程的代码质量来提高完成目标的效率。
由于站会是每日发生进行,也需要我们团队的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所以,如何把站会开好和坚持住才真正反映了一个团队是否具有协同理念的工作精神,同时也真正反映了一个组织在价值观层面是否具备协同的理念。
一个什么都坚持不下来的团队,一定不是什么好团队,尤其在协同面前。
这里,是我们敏捷团队的第三种协同,来一起提高完成目标的效率。
4、演示会的协同
在每个迭代目标完成后,我们要开的第一个会议是演示会议,公司大一点了,也称为经营分析会。
本质不变,就是团队在一起来分析我们的经营成果,而经营成果的数据一定来源于我们的产品&服务交付后收集的反馈数据。
演示会的目标是我们坐在一起,对当下所做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一起研讨行业趋势,从而期望能产生新的对机会和价值点的洞察,并把这些洞察再次变成我们的产品需求,通过产品化的方式去验证新洞察的有效性。
这个时候,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抱变化,拥抱变化的目标是为了业务获得成功,降低组织在多变环境下的试错成本。
这里,是我们敏捷团队的第四种协同,来检验结果,产生洞察。
5、回顾会的协同
在每个迭代目标完成后,我们要开的第二个会议是回顾会议,有些公司,也称为复盘会。
回顾会的目标就是大家在一起,来回顾一个迭代的所作所为,保留好的做事方式,提出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针对这些不好群策群力产出改进方案,制定改进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公司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在进行复盘,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点。项目有着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大部分情况下,交付了项目目标,团队资源就各奔东西,再好的复盘,如果没有在团队层面进行行为上的调整,就是白做了。
所以,回顾会议,要么以稳定团队为基本单元制定改进计划,要么就是要有专人跟进把回顾的结果进行落地,如此才是有效的。
这里,是我们敏捷团队的第五种协同,来做改进。
最后
敏捷团队谈协同,关键的五大会议,就是我们上述所讲的需求梳理会、计划会议、每日站会、演示会和回顾会议。
疫情暂且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让我们从线下现场办公变成了异地协同办公,但无论如何,敏捷团队的五种协同会议都是不可或缺的。
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协同会议,在产品交付过程中就一定会有风险和问题被隐藏,如此就会给组织制定和完成目标带来效率和价值上的损失。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线上工具来合理安排敏捷团队的这五种协同会议,让我们的生产有序进行,高效交付。
优培东方送你一张持续时间估算工作表:
项目名称: 准备日期:
参数估算法 | |||||
WBS编号 | 工作小时数 | 资源的数量 | 可获得的 百分比 |
绩效 系数 |
持续时间 估算 |
类比估算法 | |||||
WBS编号 | 以前的活动 | 以前的持 续时间 |
现在的 活动 |
倍数 | 持续时间 估算 |
三点估算法 | |||||
WBS编号 | 乐观的持续 时间 |
最想要的 持续时间 |
悲观的持 续时间 |
计算 方程 |
希望的持续时间估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