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的特征
项目是为提供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一次性活动。通过对项目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归纳出项目作为一类特殊的活动(任务) 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征。
(1) 项目的一次性
由于项目的独特性,项目作为一种任务,一旦任务完成,项目即告结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任务重复出现,即项目不会重复,这就是项目的“一次性”。但项目的一次性属性是相对项目整体而言的,并不排斥在项目中存在着重复性的工作。
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当项目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已经清楚地看到项目目的不会或不能达到时,或者项目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并已终止时,该项目即达到了它的终点。临时性不一定意味着时间短。许多项目都要进行好几年。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项目的期限都是有限的,项目不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但是,临时性一般不适用于项目所产生的产品、服务或成果,大多数项目是为了得到持久的结果。项目还经常会产生比项目本身更久远的、事先想到或未曾预料到的社会和环境后果。
人类有组织的活动都有其目的性。项目作为一类特别设立的活动,也有其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行动就没有方向,也就不称其为一项任务,也就不会有项目的存在。
项目是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的多活动的集合。它不是一项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一系列活动有机组合,从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强调项目的整体性,也就是强调项目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这一属性是项目得以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分化出来的根源所在,是项目一次性属性的基础。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别的地方,没有哪两个项目是完全相同的。建设项目通常比开发项目更程序化些,但不同程度的用户化是所有项目的特点。在有风险存在的情况下,项目就其本质而言,不能完全程序化,项目主管之所以被人们强调很重要,是因为他们有许多例外情况要处理。
以上分析的是项目的外在特征,外在特征应该是其内在属性即项目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的综合反映。结合项目的概念,项目的属性可归纳为4个方面。
从项目的概念可以看出,项目目标一般由成果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组成。其中,成果性目标是项目的来源,也是项目的最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果性目标被分解为项目的功能性要求,是项目全过程的主导目标。约束性目标通常又称限制条件,是实现成果性目标的客观条件和人为约束条件的统称,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条件,从而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主要目标。项目的目标需要两者的统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果性目标都是由一系列技术指标来定义的,同时受到多种条件的约束,其约束性目标往往是多重的。因而,项目具有多目标属性,项目的总目标是多维空间的一个点。
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既有起点,也有终点。任何项目都会经历启动、开发、实施、结束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常把这一过程称为“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特性还表现在: 项目的全过程中启动比较缓慢,开发实施阶段比较快速,而结束阶段又比较缓慢的规律。
项目常与组织中同时进展的其他工作或项目相互作用,但项目总是与项目组织的标准及手头的工作相抵触。组织中各事业部门(行销、财务、制造等) 间的相互作用是有规律的,而项目与事业部门之间的冲突则是变化无常的。项目主管应清楚这些冲突并与所有相关部门保持适当联系。
与其他经理相比,项目经理生活在一个更具有冲突特征的世界中。项目之间有为资源而与其他项目进行的竞争,有为人员而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的竞争。项目组的成员在解决项目问题时,几乎一直是处在资源和领导问题的冲突中。
送你一张挣值状态报告表:
项目名称: 准备日期:
完工预算(BAC): 全部状态:
|
当前报告阶段 |
当前阶段累计 |
过去阶段累计 |
计划价值(PV) |
|
|
|
挣值(EV) |
|
|
|
实际成本(AC) |
|
|
|
|
进度偏差(SV) |
|
|
|
成本偏差(CV) |
|
|
|
进度绩效指数(SPI) |
|
|
|
成本绩效指数(CPI) |
|
|
|
|
产生进度偏差的根本原因: |
|
对可交付成果、里程碑或关健路径的影响: |
|
产生成本偏差的根本原因: |
|
对预算、应急资金或储备的影响: |
|
计划的百分比 |
|
|
|
已挣得的百分比 |
|
|
|
已花费的百分比 |
|
|
|
|
完工估算(EAC): |
EAC w/CPI(BAC/CPI) |
|
|
|
EAC w/CPI×SPI[AC+(BAC- EV)/(CPI×SPI)] |
|
|
|
所选择的EAC、判断和期望值 |
|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CPI) |
|
|
|
